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我的家乡是个城市了




近几年西方媒体时不时惊呼,中国将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了。中国人喜欢听洋鬼子们这样惊呼,听着特别愉悦。GDP的飞速增长,有赖于城市化进程。我回老家探亲,老家南桥镇,太湖边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小镇,已经彻底消失,代之以一片楼群。周围还有大片建筑工地,高楼还在造。这样的城市化趋势,将持续到什么时候?有停下来的时候吗?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追赶现代化的路途上,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是幻觉,大跃进大炼钢铁就是一个教训。未来还将告诉我们,来得太快的东西往往有潜在的危险。

城市是要有代价的。照理说,城市集约化程度高,人均占用空间小,公共空间使用率高,经济和社会活动效率高,相对来说代价就小。这是人们要将乡村变为城市的原因。但是城市生活和乡村不同,有一些隐藏的代价,将会渐渐显示出来,比如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些都必须在城市化的时候预先设计好应对的方法。

城市有一些乡村生活所没有的薄弱环节。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是看一个城市健康度的第一指标,这个问题是乡村没有的。传统乡村的生活垃圾都随之回归大自然了,而城市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一天都不能缺。环卫工人一罢工,这个城市就没法活。西方的环卫工人都待遇比较高,这是合理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只有两类,一类是乾净的,另一类是脏的。就这个标准而言,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不达标。

城市不能没有电,这也和乡村生活不同。我的家乡南桥原来一个生产大队的范围里,如今高楼电梯数量达一千台。一旦没有电,三十层楼的高楼至少上半截就没法住人。眼下这些电梯都还是新的,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老旧了,故障率将上升,不维修是不行的。这些电梯设备的维修费用,也是城市生活不可避免的代价。

城市生活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乡村生活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在物质层面上彻底粉碎了传统乡村的人际关系结构,必然随之改变个人对待他人的心理和精神结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回乡探亲匆匆一瞥,只是看到了物质层面的表象。在离开家乡返回美国前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儿时好友和小学老师,一起站在太湖边。湖边按照风景区的样子重新设计建设过了,花是花,草是草,有点像杭州西湖岸边,又有点像瑞士日内瓦,再看却都不像。大概只有我们这几个人还记得,这岸边原来是一片片全世界最好的水稻良田。那是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记得儿时的太湖是浪打浪,浪花散发出水草和鱼虾的腥味,如今的太湖却那么平静,好像水也变得浓了。远处是设计新颖而外观突兀的无锡大剧院,我没有拿出照相机来,雾霾太重,拍不出"悉尼歌剧院"的照片来。儿时朋友说,他住在这里,难得看到大剧院清晰的样子。

在美国,有一种旅游点叫鬼镇,就是被废弃了的城镇。有些是因为原先的矿产开采完了,还有一些是受到了某种有害物质的污染而被政府关闭,也有一些是由于经济原因,产业崩溃而被放弃,沦为废墟。有人专门到这样的鬼镇去拍照拍电影。几乎所有去过的人都说震撼,废墟给人以启迪。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站在一片废墟中,看到的不是人类社会的过去,而是人类社会的未来。


以高楼为主要物质体的现代城市,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两千年前的罗马,何其壮观雄伟,不久竟也成了废墟。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能告诉你,高楼再庞大,弄不好是很容易成为废墟的。如果我们能看得远一点,眼光超出明年后年的GDP,看到高楼成废墟的样子,那么城市化的脚步,是不是应该慢一点了?


http://goo.gl/WKSEf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