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在美國的一個州立大學找到一個工作,給全校學生的課程信息管理提供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的技術支持,從此在電腦前坐了十幾年,從技術角度多少窺探了一點美國大學的管理。出國前,我在國內的大學裏也工作過七年,加上讀大學四年,總共在中國大學裏生活了十餘年。管中窺豹,兩相比較,中美大學的管理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差別有些是技術層面的細節,眾多細節積累起來就是天差地別;有些則是價值理念方面的根本性不同。
在說到美國大學管理前,先說我在美國讀了一個二年制的專科,目的是學電腦找工作。記得入學報到以後,就是一陣犯懵,學校並不告訴你什麼班級、什麼教室、什麼教材、這學期上什麼課。它只告訴你,為了拿這個二年制副學士學位,你至少需要通過哪些課的學習和考試,這些課在以後的兩年裏各有哪些老師在什麼時間開課,然後你得自己給自己選,自己安排。我沒這個思想準備,一下子就不知怎麼選。不要緊,老師們都在教室裏坐著,給你做參謀。我碰巧找的是一位系主任,特別地客氣、特別地體貼,用緩慢的英語,詳細地給我解釋學校的課程和成績是怎麼管理的,我有怎樣的選擇,各有什麼利弊,我應該在學期開始前怎樣為自己選課,然後,如果你覺得選得不合適,在學期的最初兩個星期裏怎樣退課。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系主任已經診斷肝癌,兩個月後就去世了。可當時真是一點看不出,看上去非常精神。順便要說的是,這個學校裏學生衣飾五花八門,但是教師卻有嚴格的著裝規定,都要求正式著裝。
這就是我初次接觸美國大學的第一印象,學生必須給自己做選擇。於是我盡量選晚間或者清晨的課,這樣一邊還能全日打工,而且盡量把對我來說容易的課對付掉,盡量多選,只用一年半就學完了全部課程。
毛澤東時代中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目的是為革命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現在不提無產階級政治了,但是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觀念卻深入人心,也深入中國的學校管理:學生進了大學,就是要按照國家需要人才的模式來教育。誰也不問學生自己想要什麼。美國的大學則比較坦率而直截了當,學生進學校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幸福,將來做研究也罷,找工作也罷,都是他們個人的需要,個人的願望,教育就是要滿足這些需要和願望。
美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權運動開始就特別強調教育機會的平等,這方面一直在改進和試探,但是在學校教育中又承認人是不同的,有天生素質方面的差異,也有個人志向和選擇的不同,這些不同都應該得到尊重,而學校就要盡量滿足學生作為不同的人,為了個人的人生幸福來到學校尋求教育而產生的不同需求。
就拿我在工作中管理的學生課程與成績數據庫來說。學期開始和期末考試完成後,我們的數據系統在一夜之間向所有在校本科生寄出一份「學位進展和分析報告」。每個學生為獲取特定學位已經修的課程,還需要修的課程,各科的成績,平均成績,未來必須修的課程,這些課程獲取政府獎學金所需要達到的最低成績,預計修完所有課程的時間,注意事項等等,都會給出詳細的分析,讓學生心中有數。
學生一方,則有很多選擇。只要符合要求,你可以同時修幾個專業的學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或個人志向愛好,安排在較短的時間裏拿到學位,也可以讀到中途去工作,去當兵,去旅行,若干年後回來繼續讀,或者回來時改變了志向,選別的專業繼續讀。總之,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才華和志向愛好,以及家庭和經濟條件,來安排自己的選課。我的一個年輕同事在技術上特別靈,但是他在大學裏學的是文學,因為喜歡文學。讀了文學後選幾門IT的課,就找了IT的工作,因為此時他需要養活自己和家人了,而這工作對他來說比較容易。這樣的年輕人在美國特別多,要讀自己喜歡的書,要找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也會有生活的壓力,經濟的負擔,但是最終的選擇都是自己的。他們習慣了自己為自己做選擇。
我在工作中曾經遇到過一個數據個案,來自印度的一個學生,在同一學期末,拿了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三個本科學位,逼得我們連夜修改自動打印學位證書的程序參數,因為原來的參數以為同時拿兩個學位已經夠牛的了。雖然這三個學位有一些課是重合的,可以少修,但是這學生的課程安排顯示他幾乎就是個上課狂。美國同事對此大不以為然,覺得修課修得這麼苦,不值。美國學生普遍不像來自中國或印度的學生那麼注重分數,他們修課拿分數到差不多了就不再下功夫,有那個力氣就用來選別的東西了。
美國的專業圈講究學位,因為在專業圈裏學位是表明你達到專業水準的通用指標。但是如果其他方面能證明你的水準,他們是不大肯多費無用功去拿學位的。蓋茨和喬布斯都是中途輟學的能人,他們在輟學的時候再忍一忍,堅持一下,也能拿到學位的,可他們就是不肯委屈自己了,不願為了虛幻的學位而多費力氣。
但是我也遇到過一個數據個案,有一個美國學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陸陸續續不停地在修課,他當大學生當了三十多年,選過各種各樣的課,拿過好幾個本科學位,到了快退休的年齡,還到學校來註冊上課。這是我所看到的真正喜歡上課的人。向美國同事聊起,他們都是一副見怪不怪的神色。這是他的選擇,他喜歡這樣做,學校的大門就對他敞開著。
就我有限的見識,這是中美大學最大的不同。中國的大學是按照一定的成功標準來改造你,讓你定型,而美國的大學是承認個性,尊重個人選擇的,在管理上更注重讓學生發揮潛力。而「選擇的能力」是在中美當一個大學生最大的不同。一個會為自己做選擇的人,漸漸地就養成了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個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