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霧霾中傳來了眾聲喧嘩

我們離藍天白雲有多遠,離公民素質和公民社會又有多遠?



柴靜的視頻文獻片《穹頂之下》在創造了兩天內一億五千萬點擊觀看的歷史性記錄後,迅速轉入不再評論和網站下架的待遇,各種正反面評論也只剩下餘音裊裊。雖然只過了一個星期,現在來評論穹頂之下的霧霾,似乎都已經過時了,我卻是在大家都在評柴靜的時候就想好了,我要晚一個星期再寫這個評論,因為我想聽聽霧霾中的眾聲喧嘩。

柴靜這個文獻片,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是朋友打電話來讓我趕緊看,第二遍是我陪別人看。無論是片子的內容,還是柴靜的表達,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不止一次拍案叫好。正因為這個講霧霾的文獻片拍得實在是好,所以一邊看就一邊想,這下眾聲喧嘩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這一個星期裏,對《穹頂之下》的評論和爭論非常熱烈,正面反面對陣,讚美挑剔並列,這其實是好事情。那個壟斷性的國企,果然出來一位專家長文反駁,在我看來這種反駁是非常薄弱無力的,坐實了柴靜偵查霧霾之源的方向是對的,也說明柴靜在片中或明確或含蓄地指明的治霾思路是有道理的。

記得二十年前,我在上海南京路上從西走到東,電線桿每隔一根就有一幅標語牌,上書六個大字:發展是硬道理。這是鄧小平的語錄。我一路走來,每過一個標語牌,讀一次「發展是硬道理」,就在心裏反駁一句:「環境怎麼辦?」。鄧小平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文革後復出,他就認準了一條治國策,只要把經濟搞好,人民活得比以前富裕,其他一切就不會有問題了,國家的錯誤乃至罪行,就都可以掩蓋過去的。所謂黑貓白貓,是鄧小平的硬道理。從推翻兩個凡是到南巡,黑貓白貓的硬道理一以貫之。這種哲學,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路,到二十一世紀管理一個大國還是這樣,非出問題不可,首當其衝的就是環境問題。我並非環保專家,但是我的氣管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回國,下飛機吸進的第一口空氣必引發一次小小的反咳,就像不會吸煙的人學著吸了一口煙一樣,然後必定要病一次,咳得死去活來。

不過,二十年前,說起這個現像,很少有人往心裏去,倒顯得我們這樣回國探親的人「矯情」,一直要到柴靜拍出這個文獻片。

二十年前,並不是沒有人料到有今天的霧霾。在北京,梁從誡先生身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就在為硬道理之下的環境憂心忡忡,他們想喚醒穹頂之下沉睡的人們。他們稱自己為「自然之友」。柴靜在她的文獻片裏提到了一句「自然之友」,「自然之友」的網站一時因訪問量過大而癱瘓。要知道「自然之友」1993年就發起成立了,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範圍內的第一個環境保護民間組織。這二十多年來,「自然之友」一路走來所付出的艱難和堅持,這些人的理念和無私,我們外人所知甚少。感謝柴靜,從此以後年輕一代會關注「自然之友」了。梁從誡先生已經逝世,當年發起「自然之友」的青壯才俊,如今都已兩鬢蒼蒼。自然之友當年的一位創始人曾說過:「說有用,我們沒有那麼狂妄;說沒有,我們也沒有那麼卑微。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用力推牆,推了一下,牆不倒;推了兩下,牆不倒;推了一千下、一萬下,牆還是不倒;但是,人強壯了。」柴靜的文獻片和她的團隊表明,新一代人更強壯了,將以更大的力量來保護環境。這是可以告慰梁從誡先生的。

我隔著半個地球和一位「自然之友」在電話裏聊柴靜的《穹頂之下》,她說,《穹頂之下》令人鼓舞,也讓人佩服。我們過去幹了二十年,不就是為了喚起今天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嗎?《穹頂之下》還讓我們看到,只有年輕一代才能幹得這麼出色。這麼好的片子,這麼好的表達,老一代人是沒有能力做出來的。

我們又聊起這一個星期裏人們對柴靜和《穹頂之下》的評論,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朋友和我們所了解或關注的人中,包括網上的大V小V,誰將發表正面的評價,誰將發出負面的評論,我們是可以預料得到的,預料的準確率之高,連我們自己都覺得驚奇。對於各種各樣的挑剔和批評,她說,這並不意外,即使是非常偏激的負面評論,甚至純粹的臆測和挑剔,都是一開始就能預料到的。官方的反常變臉,也沒有甚麼出人意料的特別之處。這是霧霾中傳來的眾聲喧嘩。中國人還不習慣於凡事都有不同看法,還不習慣於理性地對待不同於自己的他人意見,不習慣於以平常心正面地對待眾聲喧嘩。其實眾聲喧嘩比寂靜無聲好,也比指揮棒下的大合唱好。

她說,我們講了多年的建設公民社會,而公民社會的公民素質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怎麼對待自己,怎麼對待他人,怎樣理性地對待社會問題,而這是需要學習,需要鍛煉的。這一次,柴靜引出了一陣眾聲喧嘩,讓我們都鍛煉了一次。現在我們可以坐下來想想,我們離藍天白雲有多遠,離公民素質和公民社會又有多遠?


東網大陸評論:http://goo.gl/yb7B97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