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你最好有點反統戰意識

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開了三天,習近平在會上講話,統戰工作要升格了。


據博訊網報道,有人爆料內部傳達的電話記錄,國安委正在部署新的反右戰略,「統一處置右派敵對分子」,將全國主要右派集中到國安委統一研究處置方案,「尋找各種可能的司法突破口予以控制,然後判決」,並且點了許志永、高瑜、郭玉閃、浦志強和郭飛雄等的名字作為「右派敵對分子」的例子。此消息尚待證實,由於是電話記錄,沒有實實在在的「紅頭文件」,扎實的證據不會很快出現。與此同時,官方媒體正式報道,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開了三天,習近平在會上講話據說新意連連,統戰工作要升格了。據報道,習近平在講話中表達了要重視黨外的讀書人,好好做他們的工作,要調動留學人員的積極性,要加強對新媒體大V們的聯繫,線上線下都要加強聯繫,讓他們帶頭搞點正能量,如此等等。

媒體中已經有人作出了「正能量」解讀,說統戰工作升格意味著以後黨將團結黨外人士,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知識分子的不同意見,看來以後知識分子的日子會好過一點了。歷史的經驗卻告訴我們,統戰工作升格並且如此大張旗鼓,由此推斷國安委統一處置右派敵對分子的內部電話,看來不是空穴來風。在歷史上,中共強調統一戰線的時候,多半是准備「對敵」出擊的時候,統一戰線從來就不是「良心發現」,慈悲為懷,而是一種策略,一種計謀,一種需要,統戰往往是大打出手的前奏。

如果拿中共和墨索裡尼的法西斯、德國的納粹、斯大林的蘇共相比較,你可以看到很多本質上的內在一致性,從組織動員、宣傳、到審美趣味,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他們之間也是互相山寨的,中共的風格是地地道道的西方外來品。但是中共有一種特質是東方本土產的,這就是擅長「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被譽為中共的三大革命法寶之一。這一法寶到底有多深奧,其實一點不神秘,中國人個個從兒時聽《春秋》、《三國》故事開始,就熟悉了這一套。「統一戰線」的核心是「分清敵友」,團結多數朋友,集中打擊少數敵人,朋友要多,敵人要少,這是統一戰線的第一要訣,是對敵鬥爭致勝的重要條件。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敵友身份是在變動的,今天的朋友很可能是明天的敵人,而且黨早就知道明天的敵人是誰,只是現在要集中打擊更危險的敵人,為了不讓敵人們結成團而壯大力量,所以把一部分敵人暫時當成朋友來團結之,以利於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最急需消滅的敵人,然後再騰出手來收拾暫時當成朋友的明天之敵。所以,對敵「分化瓦解」是統一戰線的第二個要訣。

這就是「統一戰線」的奧妙。這一套做起來非常直白,是明說了的。統戰對象受優待的時候,其待遇甚至是黨的自己人都得不到的優惠,物質和精神上的好處要什麼有什麼,你缺什麼想什麼他就會給你什麼。等到消滅了現在的敵人,明天的革命形勢把你劃為敵人的時候,你的統戰對象地位沒了,你所得到的一切好處,將以百倍的懲罰來償還。統一戰線是不講道德的。

西諺說,「騙你一次,是他的錯;騙了你兩次,是你的錯」。中共的統一戰線戲碼一直在演,為什麼統一戰線總是能統成呢?這就涉及統一戰線策略中一條從不明說的要訣:對准人性的弱點打。人性都是有弱點的,沒有一個人能徹底擺脫了人性的弱點。從統一戰線高手周恩來開始,都擅長分析和尋找統戰對象的人性弱點,由此著手把這個人「團結過來」。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人有時候想不明白,那麼多大學者大知識分子,曾經和國民黨蔣介石對著干,表現得那麼高尚,那麼勇敢,甚至可以視死如歸,一個個都可以當青年的道德楷模,可是在中共執政後,一轉身就變得那麼怯弱、那麼猥瑣、那麼言不由衷,唯唯諾諾,甚至出賣朋友,變得那麼卑劣。今天的學者們在尋找這種變化的原因,歸結於中共血腥鎮壓的威懾、知識分子道德上的原罪感、中國文化中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理性的缺失,等等。其實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們無一例外都上過統一戰線的道。統一戰線這條道,統戰對象上去了就下不來,給你名給你利,給你最需要的高貴感,只要你一點點的小小回報,一點點的革命貢獻,用不了多久就能粉碎你的道德底線,你不想墮落也不可能了。等到統一戰線重新劃分敵友而開始讓你挨整的時候,你只能告訴自己,你這是活該!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命運不就是這樣一場被統戰的大戲嗎?

然而,中共的統一戰線最了解國人性格,就像今天的中國股市最了解中國股民一樣。只看眼前,不顧原則,是中國文化中盛行的行為特點,知識分子也同樣如此。統一戰線是一種難以抵擋的誘惑。只要執政者拿出這個法寶,總會有人喜滋滋地坐上統戰對象的座位,享受統戰對象的待遇,形成誘人的榜樣效應。於是,能夠被黨定為統戰對象的人,都只會覺得這是一種幸運,而不會坦白地告訴自己這是一種災難來臨前的不幸。

現在,習總書記的反腐大計進入了膠著狀態,反腐本來就是逆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膠著狀態意味著習總的形勢大好不妙。而習總書記執政後的收縮言論空間、鎮壓社會異見的攻勢卻越來越強,一路勢頭不減。反腐的不利形勢下,需要用對思想界的鎮壓來彌補執政合法性之聲勢不足。在這個歷史性的關節點上,統一戰線這一法寶要派大用場了。統一戰線將升格,看上去有一部分網絡大V、意見領袖、科技精英,將有甜頭嘗了。不過,千萬記住,這可不是說,習總書記喜歡你們。他其實一點也不喜歡你們,只是現在還得用用你們。值此統戰牛市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的知識分子應該回頭看看前輩們的遭遇,若不想明天活得很難過死得很難看,那麼你今天最好有點反統戰意識。


東網大陸評論:http://goo.gl/MQn303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依法治國」的孤獨和尚

一個好的制度才能讓中國免於被折騰的命運


前天是五月十六日,我們這一代經歷了文革的人對這個日子太熟悉了,四十九年前的這一天,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六通知》,宣布成立中央文革小組,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此為標誌正式開始,改變了億萬人的命運。

那個時候的毛澤東有一個奇怪的習慣,他的一些心裡話不跟「組織」說,也不跟「戰友們」說,而是跟「國際友人」說。有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紅衞兵的時候,他對延安時代就認識的美國人斯諾說,「我這是和尚打傘」。他這是向斯諾暗示,他現在不按常理出牌,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擔任譯員的人一時反應不過來,照字面直譯:主席說他是雨中打著傘的一個孤獨僧人。多有詩意的浪漫景象。這個例子,成為典故和成語不宜直譯的實例。然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回頭看毛澤東晚年眾叛親離、他去世後立即天翻地覆的情景,不能不說當年的翻譯可謂一語成讖,暗合了某種規律。
為什麼要成立中央文革小組,因為毛澤東需要按他的思路來控制中國政治走向,他不能依靠黨和政府原有的體制,必須另搞一套。這就是「小組」的由來。問題是,為什麼黨中央那麼多老資格的革命家們竟然接受了這個小組,而沒有意識到這個小組將把他們都帶進不死也脫幾層皮的災難之中呢?這是一個直到今天還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央文革小組成立之初,成員有將近二十來人,「小」組不小,可是人們感覺中那真是一個「小」組,記得住的只有康生、陳伯達、江青、張春橋、姚文元這幾個人。毛澤東用這個小組當打手,這種小組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疑心病極重,只相信氣味相投孤家寡人的核心。於是,小組的其他成員在文革的最初一段時間裡就紛紛被打倒了。維基百科說中央文革小組:這是一個人事更換頻繁、易於獲罪的險地。不少人從這個灸手可熱的小組直接進了秦城監獄。毛澤東死後一個月,四人幫被打倒。算起來,中央文革小組的所有人,都被至少打倒了一次,即使生前沒打倒的,死後還要補打倒。這個小組,本來就是毛澤東用來打倒政敵的,當能打倒的政敵們都被打倒的時候,這個小組能不倒嗎?

後來海內外研究文革的人,都在探討為什麼毛澤東要搞文革,他到底是想建成怎樣的黨和國家,在一系列重大問題和舉措上,他是主動的,還是出於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這些問題,至今還是重重迷霧。即使是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幾十年,也沒有解決中國政治和國家制度怎樣自我更新的問題。但是在文革結束後的最初一些年裡,全黨全國有一條是達成共識的,毛澤東搞文革那種搞法,是要不得的。再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不能用中央文革小組這種凌駕於國家制度之上的小團體來解決國家的任何問題。

奇怪的是,文革過來人中,也有人沒記住這個教訓的,這就是當今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他搞了N多的小組,親自擔任小組長。這些小組和黨與國家原有體制的結構功能關係是模糊的,但可以肯定是在原有體制之上,而不是在原有體制之下。當年中央文革小組是毛澤東隨心所欲的產物,毛也知道他這樣做是「和尚打傘」,而今習總書記搞小組,依靠自己信得過的隊伍打虎反腐,據說是「不信一黨制就搞不好一個國家」,「不信那個邪」,可謂「任性」。習總書記沒有解釋的是,為什麼那個邪就不能信呢?習總書記只說西方三權分立、制約平衡、司法獨立、新聞自由等等是「邪路」,卻不說為什麼這樣的邪路不走而改走他指點的「正路」就一定能搞好這個國家。

習近平說要「依法治國」,老百姓且慢歡呼雀躍,因為習總書記還在內部布置了「七不講」。經驗告訴我們,黨公開大張旗鼓說的話叫宣傳,宣傳的事情是不一定做的,而內部保密的布置,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依法治國」和「七不講」是矛盾的,公信力必然越來越低,因為你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不信那個邪」的說法,聽起來狠,細細品味,其實習總書記內地裡心是虛的,這種說法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1966年發動文革,至今快半個世紀了。習總書記現在正在權力的巔峰,值得回顧一下文革的發動,更應該回顧一下文革的終結。一個好的制度才能讓中國免於被折騰的命運,好的制度只能通過長期不斷的建設和改良來建成,這是常識。閉口不談制度改革,拒絕政治制度的改良,再多的小組也不能讓中國擺脫常識,變成一個好的國家。反腐進入膠著狀態,這不是一個好兆頭,習總書記和他的小組們,現在應該感到一點孤獨的寒意了。在這樣的時候,把抓捕了一年也找不出像樣的犯罪證據的浦志強正式提起公訴,最多只會為中國歷史造就一個英雄浦志強,不可能讓中國走出循環折騰的政治泥淖。最後孤獨以終的,是那個雨中打傘的和尚。


東網:http://goo.gl/2z7nQj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習近平的足球 薄熙來的樹



 足球是球類運動中的第一大球,這不假。中國的足球,多年來讓球迷們恨得咬牙切齒,現在好像要翻身了。國務院作出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開篇直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下決心把我國足球事業搞上去」,於是,「我國足球改革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一個大國,如此辦事,讓人有點看不懂。別的不說,習近平重視足球,國務院就部署全國發展足球,那麼下一個領導更喜歡籃球該怎麼辦呢?誰都知道,現在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有很多問題,有很多事情必須辦好,經濟遇到了「新常態」,打虎反腐進入了「膠著狀態」,土地問題、環境問題、民生問題、等等,習總書記不僅親自抓了黨政軍全部權力,還有那麼多模仿戰時指揮模式的「小組長」,在這樣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不忘自己喜歡足球,指示國務院把足球從所有的體育運動中挑出來,下決心搞上去,這是為什麼?

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由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這個小組的小組長就是習總書記。踢球踢到如此大的來頭,全世界聞所未聞。隨後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宣布成立,由國務院一位女性副總理劉延東擔任組長。劉副總理會踢球嗎?我想大概不會。她懂球嗎?我想她不懂。但她是副總理,掌握著資源,於是股票市場上體育足球概念股聞聲瘋漲,因為國家肯定是要向足球調入大量資源了。

中國的事情,打從皇上的時候起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教育部馬上由袁部長親自擔綱,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上海市也在市政府開會貫徹落實足球總體方案。可以預見,其他省市也會跟上,這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全國大抓足球,大搞足球的高潮即將到來。

習近平的這種作派,我們這一代人不陌生。老一輩共產黨的領導們,特別是習總書記最敬佩的毛主席,就是這樣辦事的,相信集中優勢兵力,傾全國之力,什麼奇迹都能創造,超英趕美的夢就是這樣做的。可是,這次為什麼選中了足球呢?

作出這個「科學決策」,習近平是有思路的。習近平決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足球就讓全國人民放下籃球排球乒乓球都去搞足球,他不是那麼「任性」的人。習近平的思路是,治國要「出效果」。這一招,其實是他跟他當年的伙伴薄熙來學的。

薄熙來現在在「裏面」待著,我們不知道他的情況怎麼樣,但是我們知道,在薄熙來曾經主政的地方,從大連到重慶,至今對他的看法不一,有褒有貶,無論褒貶,都不得不承認,薄熙來是一個能從眾官僚中凸顯出來的人,就是說,他當領導總能「出效果」。至今還有很多人稱道薄熙來,「不管怎麼說,他是幹事情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稱道他的人會肯定地告訴你,薄熙來主政,「做的事情是看得見的」。

薄熙來的訣竅,說來非常簡單,就是種樹,在城市裏種行道樹,搞草坪,搞林蔭道。中國以前的城市,由於幾十年不重視市容建設,投入少,管理差,城市的視覺效果大多是「發展中水平」。搞植樹草坪,一年就能出效果,老百姓每天走出門就看得到,天天看,只要看到效果就會想到新領導的「政績」。在新官上任後,這是投入與效果的性價比最好的措施。薄熙來最早掌握了這一條訣竅。

那麼,如果城市的樹木和綠化本來就不錯該怎麼辦呢?薄熙來在重慶就碰到了這個問題,他的辦法是把遍布重慶的黃桷樹都拔掉,改種銀杏,只要有足夠的投入,效果一樣很好,目的是讓老百姓知道,新領導是「幹事情」的。薄熙來真正幹得厲害的事情,他是不告訴老百姓的,但是他知道怎樣給老百姓制造「印象」,怎樣出效果,而且是快速地突出的效果。種樹一招,後來被各地的市長都學了去,各大城市種樹都種得不亦樂乎。

習近平和薄熙來,曾經是伙伴和競爭對手,他們在執政理念上卻是心有靈犀,他們都懷念毛澤東的時代,也相信毛澤東那一套。當習近平說西方那一套是邪路的時候,他的整個語言風格都是模仿毛澤東的。毛澤東用他那一套打下了江山,薄熙來和習近平相信那一套能夠解決他們手上的所有問題,不管這是管理一個城市,還是管理一個國家。現在,他的集權措施已經用盡,想來應該明白集權集到毛澤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了,「膠著狀態」意味著打虎反腐的進攻態勢可能將不得不轉入防守態勢,「新常態」說明他本人的「中國夢」眼看著遇到了難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迫切需要老百姓的擁戴,需要老百姓出自真心的佩服,而不是宣傳部門統一制造的輿論。他需要速成的「出效果」。足球就是他選出來的效果樹。
中國的球迷們有福了,中國的足球要翻身了,舉國體制下,只要有足夠的投入,有什麼做不到的?想像一下吧,在習總書記的親自關懷和指導下,一聲令下,全國動員,國務院副總理上場了,教育部長上場了,大城市的市長們上場了,「體制改革」深化了,中國足球踢出了亞洲,舉辦了中國盃、亞洲盃、世界盃,還可以像當年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一樣,制造一個給自己拿的盃,讓球迷們痛痛快快地爽上一把。「今上是幹事情的」,這個效果就出來了。

舉國搞足球,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小組長想出來的這個奇招,是不是靈,還有待真理唯一標準之實踐的檢驗。如果中國足球以後還是踢得那麼臭,那怎麼辦?那時候,習總書記只能帶著國務院劉副總理、教育部袁部長,等等等等一眾官員,改打乒乓球了,那大小也是個球,而且中國隊是可以穩拿世界盃的。只是,習近平的耳邊,恐怕會響起薄熙來的笑聲,這出效果的招術,可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喔,你怎麼忘了,足球是圓的。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滿滿的正能量不是好事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正能量」這個詞人模狗樣地誕生了,開始流行起來,「滿滿的正能量」成為一種正面褒揚。如今,由於官方媒體的使用,「正能量」已經躋身於官方用語的詞典,「滿滿的正能量」充滿中國的一天,似乎是越來越近了。

我沒有研究過,「正能量」這個詞是怎麼發明的,不過我注意到,這個詞雖在中國流行起來,卻是世界上的孤例。恕我孤陋寡聞,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我還真不知道其他國家或者其他什麼地方使用這個說法的。即使是同樣適用漢語而且和大陸交流日增的台灣同胞,好像也不用「正能量」的說法。難道這樣一種好東西只出在中國?

現在什麼都講科學,中國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起勁提倡科學的政府之一,動不動就強調「科學決策」、「科學發展觀」。「正能量」的說法是和這種「科學態度」相符合的,因為「能量」是一個科學詞彙。愛國者也許不願意提到的是,「能量」還是一個西方泊來品,它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每一個中學生都知道,在物理學中,能量是一個物體或者一個系統作功能力的量度。對於一個物體或者一個系統來說,能量可增加可減少,可流入可流出,但是這增減出入的能量本身,並沒有正負好壞的分類。用物理學的術語來說,能量這個「量」是一個「標量」,只有大小的度量,不是一個「向量」,沒有方向上的性質。這是任何一個中學物理考試不吃鴨蛋的學生都知道的常識。

和中國官媒比較貼心的朋友一定不服氣,馬上輕而易舉地在網上搜到「positive energy」這個術語,不過那是指生物學中的「positive energy balance」或者當代物理時空研究中的「positive energy theorem」,都涉及能量的平衡,它們正是基於「能量」是標量的性質。
所以,雖然「能量」是一個科學詞彙,「正能量」卻不科學。那就像把北京的霧霾劃分為革命的霧霾、反動的霧霾,或者正霧霾、邪霧霾一樣。全中國學過中學物理學的人不計其數,當「滿滿的正能量」這個怪異說法在空中漂蕩的時候,大家竟然都默默地接受了。中國人的忍耐功夫可見一斑。

為什麼獨獨中國人不亦樂乎地笑對「滿滿的正能量」呢?我發現,「正能量」這個說法,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部門最喜歡的,一來它顯得科學,能量這個詞經常讓人聯想到空間、時間、宇宙真理,二來它「正」,「正」字當頭,它搶佔了正確的制高點,它提倡正確,張揚正氣。它有一種指點方向的pose。

對黨和政府的宣傳幹部們來說,「科學決策」、「科學發展觀」中的「科學」只是一面旗,一張皮,他們的工作中最不可認真的就是科學所要求的客觀、嚴謹、中立和邏輯性,他們大多大概也沒有好好讀數理化,要不然面對「正能量」這種說法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如此心安理得的。

「正能量」之得寵,因為它具有鮮明的標簽作用。既然有「正」能量,也就有「負」能量或「反」能量。宣傳部門要的就是這個標簽功能。文革後的反思階段,人們常說宣傳部是「帽子工廠」、「棍子工廠」,現在依然如此。「正能量」的出現,兆示著新一輪文化專制主義的到來。

「正能量」這個標簽,標示的是人的思想、言論、態度、價值觀。「正能量」用一種偽裝的科學詞彙,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把社會大眾的思想、言論、態度和價值觀劃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正的,另一個,他不說你也知道,就是反的。凡是為黨和政府著想,替黨和政府說話,給黨和政府的問題和罪錯掩飾,幫著黨和政府忽悠大眾的,就被稱之為「正能量」;反過來說,凡不是這樣的,就統統都是負能量或反能量了。發明正能量的人不喜歡「中間」色彩,喜歡非正必反。連反對公共場所性騷擾的女權活動分子也要抓,因為女權不是「正能量」。

「正能量」之說,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認人類思想的多樣性,人的精神的多元化。常識說的是,就像物理學中能量沒有正負和方向一樣,人的精神和思想、言論和行動、情緒和靈性,是多重多面的,是非常復雜的,絕不可能只用「正」和「反」兩種標簽來劃分。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沒有一個人是成天高尚,分秒純潔的。在每一個道德制高點上,都掩飾著一個道德的陷阱。美國人較早明白這個事實,對待思想言論,他們只講法律。他們堅持思想言論自由,法律不去窮究人的思想之對錯,法律只規範言論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是否合法。「正能量」卻堅持世界上只有一種正確。其實,凡是標榜自己「正能量」的人,都經不起網絡時代的細細考察。習近平打出來的老虎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有誰能比得過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當年一面孔「滿滿正能量」?那麼,現在在台上一面孔「正能量滿滿」的袞袞諸公呢,就真的那麼「正」嗎?


黨的宣傳部門是喜歡「正能量」這個詞的,這是「科學發展觀」時代政治極權主義和文化專制主義鑄造的一把刀。凡政治極權主義,都需要統一人們的思想言論,必然走向文化專制主義,早晚要用恐怖手段來強行實現人們思想和言論的統一,開殺戒是免不了的,「和諧」的高調再唱也是假嗓子。最近,「正能量」越來越「滿滿」了,正在迅速趨近文革初「紅海洋」的水平。顯然,當今掌權者是喜歡「正能量」充滿一切的,就像有人喜歡文革那「陽光燦爛的日子」、「激情燃燒的歲月」一樣。可是,別忘了,文革十年,到最後誰都落不了好,始作俑者不過幾年就落得個孤家寡人。中共執政的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正能量滿滿」對誰都不是好事情,只是中國人「不見棺材不掉淚」,總是要到吃盡苦頭時才會明白這一點,上上下下莫不如此。